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学习  > 政策理论 >正文

【七一论坛】新时代青年党史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发布时间:2021-10-05 来源:宣传部 阅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广大青年群体提出了殷切希望:“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明确了“史”“论”结合对于思想武装的必要性,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强调了开展“四史”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进一步阐明了学习“四史”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党的教育方针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在我国教育发展事业中发挥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高校“四史”教育之间具有目标和价值上的耦合性,一方面,高校“四史”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方针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进行“四史”教育必须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加强高校“四史”教育

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学生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四史”教育能帮助他们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坚定内心的理想信念,这是成为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

高校“四史”教育应突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高校“四史”教育突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具有深刻意义,首先,能够帮助青年学生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中坚定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其次,从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再次,从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最后,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成就中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做到切实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高校“四史”教育应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教育。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性,中国共产党始终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在高校“四史”教育中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教育有利于新时代青年成长成为忠于国家、热爱人民的奉献者,一方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广大青年的无私奉献,广大青年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广大青年的成长成才离不开人民,要杜绝极端个人主义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使广大青年在同人民的密切联系中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相统一。

高校“四史”教育应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能够为青年的发展提供强大奋斗动力。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证明,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始终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体现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体现了信仰的强大力量。在“四史”教育中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新时代青年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高校“四史”教育应突出历史观教育。对社会主义发展历史阶段的正确认知是确保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脱离实际的前提。高校“四史”教育要突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阐释,帮助新时代青年总结历史规律,在把握历史大势中展望未来。

以促进青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高校“四史”教育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在教育中要坚持“五育并举”。通过“四史”教育有助于青年学生正确理解“德智体美劳”的丰富内涵,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通过德育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始终是我们党选贤与能的首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关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道德,而国家没有道德就不能兴旺发达,人没有德行就不能立身。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要在“四史”教育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青年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通过智育支撑青年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在开展“四史”教育的过程中,要引导青年学生夯实专业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学习“四史”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在大的历史格局中不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代变化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本领,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

通过体育不断增强青年人格,锤炼意志。学校教育要不断推动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在体育锻炼中学会享受运动乐趣、增强个人体质、健全自身人格、锻炼意志品质,为个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体育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方面,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离不开具有强健体魄和坚强品格的新时代青年。其次,身体素质是人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最后,体育教育不仅能提高身体素质,同时还能锻炼青年的意志,为青年的发展提供精神力量。

通过美育培养青年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质。“美”是审美知识、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集合,美育有助于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四史”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敢为人先精神等都是美的重要体现,是进行美育的重要素材,美育是有关审美的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要充分认识“美”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对青年的“美育”工作,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通过劳动教育让青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高校开展“四史”教育,首先,有利于青年在思想上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认为劳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其次,有利于青年在情感上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最后,有利于青年在实践上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以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负时代责任、具备正确历史观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加强高校“四史”教育

新时代青年只有认真学好“四史”,才能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坚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才能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青年个人发展与国家前途命运之间的必然联系,“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青年一代理想信念的树立关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青年身上所展现的精神风貌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开展高校“四史”教育,首先,有利于深化青年对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的认识,勉励自身不断奋进。其次,有利于深化青年对国情和世情的认识,沉着应对国内外“两个大局”。

勇于担负时代责任。党的十九大将“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用于界定“时代新人”。一方面,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是时代新人的题中应有之义。另一方面,能否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是时代新人的评价标准。加强高校“四史”教育有利于使青年学生在历史中感悟党的初心使命、将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增强历史定力。

具备正确历史观。首先,坚持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是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前提。青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坚持以唯物史观引导青年,有助于青年坚定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其次,掌握历史事实辨别历史真伪。通过“四史”教育能够不断加强青年对历史事实的掌握,提高分辨历史真伪的能力。最后,旗帜鲜明的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在高校“四史”教育中要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回应青年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做到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坚持正确的历史观,要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当今时代进步潮流中增强历史自觉,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当前,我们正处于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交汇点上,新时代青年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通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强高校“四史”教育,引导新时代青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来源:人民网论坛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冯留建)



打印 | 关闭